
法治建设春天的到来,为当前法学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如何打破传统专业环境制约因素,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,致力打造实务型、复合型法律人才,成为法律界相关人士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时代命题。
历经5年的实践探索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胡军辉副教授巧借法学教学改革的“东风”,以其主持的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”为破解这个难题交上了答卷。该方法不仅为推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法学人才培养改革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,更打造出一张“湘大模式”的崭新名片。
新流程助推“另类”课堂
10月19日下午,一场别开生面的课堂在法学楼609室正热火朝天地展开着。10余名2014级研究生在课堂上激烈交锋,分组上台扮演原告、被告、法官、陪审员等角色,未上台的学生则认真听取台上学生撰写和宣读的相关法律文书,并积极发表意见和建议。
这是胡军辉指导学生以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”方式进行的一堂演练课现场。
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”是胡军辉在长期的法学教学工作中,摸索总结出的参与型案例教学方法,它包括真实的案例、学生的模拟、教师的演示和课后总结四种主要的教学元素,该教学方法由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在全国率先提出,目前主要针对大三及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学生展开。
在胡军辉编写的《全真案例演示教学理论与剧本》这部教材里,他挑选了自己办案过程中亲历的9个经典案例作为教学剧本,并要求学生从各自的角度分析这个案件。
“我会提前一周整理好素材,安排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,由学生整理案卷、查找法条、制定法律方案,撰写法律文书。”胡军辉介绍说:“案件要如何思考解决,需要用到哪些法律知识,原、被告的文书要如何拟写,法官应当如何去判决,这都是需要他们去思考的问题,这种课需要巨大的知识量。”
在这一堂课中,胡军辉指导学生将案件的处理角度由刑事诉讼巧妙转化为行政诉讼,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。
真刀实枪模拟完庭审环节,学生如何从中学到更多收益?在经过分析案件、模拟演练后,胡军辉便会向学生出示全真文书,让所有学生将自己拟写的文书与原案件的文书进行对比,并给予点评,指出其中存在的差异。
不仅如此,这套全真案例演示教学还建立了完善的反馈机制。课后,学生们要根据上课情况,撰写5000余字的课堂总结报告。其中既包括对自身不足之处和遇到的困难等问题的分析,还包含对老师课堂教学方式的建议。胡军辉便会根据学生的建议,及时调整课程进度和授课模式。
这一系列的操作流程和反馈机制的建立,让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充分地动员起来,该教学方法深受学生欢迎。
“我觉得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大大提高了课堂氛围,也给予了我们一定的压力。它让我们在全真模拟中得到了更多的锻炼,也学到了更多实践性知识。”“法官”的扮演者、2014级法学硕士班麻帅笑着说。
新模式力破传统法学人才培养弊端
十八届四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布局,我国迎来了法治建设的春天,法学教育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如何创新法治人才的培养模式,成为诸多从事法学教学工作者必须面对与解决的时代命题。
在法律硕士长期的培养经验中,胡军辉发现,传统灌输性的教学方法和有限的学习资源,暴露出人才培养过程中的诸多问题。这让他不断寻求新思维、新方法,以打破原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。
“一方面,我们的学生虽然有很多理论学习的时间,却很少有实践操作的训练和机会。”胡军辉说:“他们毕业后,不会写合同、诉状一类的文案,也不会谈判、不会打官司。依照传统教学培养模式,学生必然会出现因参与实践不足,而导致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脱节的情况。”
让胡军辉寻求改变教学方法的原因不止于此。
“目前人才培养多按学科划分,民法、行政法、刑法等一系列法律均采取分科讲述的方式。人为的分割式教学导致学生无法将不同学科的知识串联应用。”胡军辉说。而现实中的案件具有高度的复合性,一个案件很可能同时涉及多个领域的法律知识,这让学生在实践中往往难以综合应用,显得捉襟见肘。
在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许多教师的努力下,在胡军辉细致全面的分析总结下,经过5届学生的成功培养,“全真案例演示”教学法应运而生,并倚靠实践经验,成功进一步系统化和理论化。
该教学方法通过对真实案件的模拟分析和对比,辅以老师点评和讲解,让法学专业的学生不仅能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,还能在寒暑假实习期之外获得实践经历,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实务技能和专业素养。
依照此教学模式,2014年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先后进行了两场教学公开课,得到了与会校研究生院的领导与教师的高度认可,一致认为此教学方法值得总结及推广。课题《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研究》也成为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首批两项研究生教学改革创新的项目之一。此外,该课题成果刊发于《大学教育科学》2014年第5期,并被全文转载于人大复印资料《高等教育》2015年第2期。
欧爱民教授评价称:“这种教学方式具有案例性、真实性、互动性、实践性、综合性和合作性等突出特点,其亮点就在于打破了“一部教材、一个PPT、一张嘴巴”的传统教学模式,实现了实务操作与课堂教学的无缝对接。”
“湘大模式”打造高校人才培养新名片
作为全国第二批、湖南省第一家具有法律硕士培养资格的单位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一直以培养实践型、综合高素质人才为发展定位,高度重视实务性教学课程的创新改革,不断强化研究生教学改革力度,探索研究生教学的湘大经验,着力打造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研究生教育的品牌,开拓特色鲜明的“湘大模式”。
2010年,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在全国率先推出实践性教学的当事人模式,意在培养学生的理论研究、职业技术等能力,实现了我国法学教育从课堂到实战的转变,该成果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、湖南省高校教学成果一等奖。如今,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”紧跟法律研究生教学改革的步伐,再一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。
5年来,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”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,取得了很大成功。其发展日趋成熟,明显提升了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法律硕士的培养质量。近五年,法律硕士司法考试通过率达45%,法律硕士专业素质稳步提高;法律硕士法律实务技能明显提升,“挑战长沙路桥非法收费”等一系列典型案例得到了中央电视台、《法制日报》等主流媒体报道;法律硕士创新能力不断增强,并在各类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9项,省部级奖项5项;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社会充分肯定,涌现出“全国模范法官”李旭娇等一批杰出人才。
因成效显著,“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”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,并被很多高校模仿学习。先后有上海政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、中南大学等省内外二十余所高校纷纷来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进行学习、交流,并以此作为经验和成功模式进行推广。
“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相信经过努力,‘全真案例演示教学法’一定会成为6165cc金沙总站检测中心法学教学改革的一张名片。”欧爱民教授对此充满了信心。(作者:■ 学生记者 王先茹)